-
“度”量中國這五年:十組關鍵數字見證中國經濟跨度
- 大小:87k
- 語言:簡體中文
- 類別:綜合
- 系統:星空手機網頁版登錄入口
文/王恩博
“十四五”時期,多個領域發展齊頭并進,量中推動中國經濟不斷跨越新臺階。國年國經耀世娛樂記者梳理出十組關鍵數字,組關字見證中見證這五年間的鍵數濟跨突破與躍升。
經濟總量連跨新關口
“十四五”時期,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接連跨越110萬億元(人民幣,量中下同)、國年國經120萬億元、組關字見證中130萬億元三個大臺階,鍵數濟跨2024年超過134萬億元,度按不變價計算比2020年增長23.9%,量中耀世娛樂年均增長5.5%。國年國經據官方測算,組關字見證中2025年中國經濟總量有望達到140萬億元,鍵數濟跨“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
人均發展水平獲新突破
中國人均GDP從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連續兩年超過1.3萬美元,位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前列;全員勞動生產率(按2020年價格計算)從13.8萬元/人提升至17.4萬元/人,年均增長6.0%,快于同期經濟增速0.5個百分點,發展質效明顯提升。
研發經費增速世界居前
2024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超3.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是日本(第三位)的3.5倍、德國(第四位)的3.7倍。“十四五”前四年,中國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0.5%,增速高于規劃目標,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于前列。
9月29日,世界容量最大離心機CHIEF1300內景亮相。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內需驅動力持續提升
2021年至2024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達86.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平均貢獻率為59.9%,比“十三五”時期提高11.1個百分點。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作用亦持續發揮,2021年至2024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3.5%,明顯快于整體投資增速。
多元貿易格局加速形成
目前,中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比重由2020年的29.1%升至2024年的50.3%,“十四五”前四年與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年均增長10%以上。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6個國家200多個城市,累計開行量突破11萬列。
9月26日,首趟跨波羅的海鐵海聯運中歐班列(西安—漢堡)順利開行。圖為班列整裝待發。中新社發 劉盼利 攝
外商累計對華直接投資超“十三五”總額
五年來,中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大幅縮減,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全部“清零”,高水平開放的雙向快車道更加通暢。2021年至2025年5月,外商累計對華直接投資4.7萬億元,超過“十三五”期間總額,“投資中國”品牌持續擦亮。
制造業規模全球居首
2021年至2024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5.4%,占全球比重接近30%,規模連續15年位居全球首位,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的33.7%升至2024年的34.6%,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持續提升。
7月3日,在位于安徽蕪湖的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汽車行業噴涂應用測試平臺,工作人員正在對工業機器人進行智能噴涂應用場景驗證。中新社記者 張強 攝
建成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體系
“十四五”時期,中國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升至60%左右。2021至2024年,太陽能、核能、風力發電量合計年均增長20.3%,全社會消費的每3度電中就有1度是綠電。同期,中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11.6%,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7月7日,在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潭頭鄉新林村黃江水庫拍攝的光伏發電場。(無人機照片)中新社發 譚凱興 攝
居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根據第三次全國時間利用調查,2024年,中國居民家務勞動參與者每日平均時間比2018年減少28分鐘,居民生活模式優化升級。2024年,全國居民家庭每百戶汽車擁有量51.2輛,比2020年增長38.0%,居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糧食生產連獲豐收
2024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比2020年增產740億斤,連續10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500公斤,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0月14日,江西佐龍鄉西塘村,糧農搶抓晴好天氣,駕駛收割機搶收晚稻,確保糧食顆粒歸倉。中新社發 劉浩軍 攝
小編推薦:
當然我們華軍軟件園除了kiayun手機版登錄這樣一款非常方便的系統工具軟件,還有TFun游戲、投票刷票專家、批量小管家等相關軟件提供下載,有需要的小伙伴請點擊下載使用。
版本: 安卓版 n24 | 更新時間: 2025-10-18 2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