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實的世界大學排名2026THE排行榜壓軸出爐!
話說,實的世界昨天又一個世界大學排行榜出爐了,大學最晚出來的排名E排十大外圍足球平臺app榜單一般都是壓軸出場的。
關于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這個榜單,行榜其實個人覺得是壓軸四個榜單里面相對來說最真實,也最平衡的出爐一個榜單。整個榜單沒有故意的實的世界去拉踩北美的學校,也沒有去惡意抬高本土的大學一些學校。而且每年也在試圖把權重適當的排名E排反饋給亞太一些學校。
這個榜單在英國本土的行榜認可度和引用程度也比較高,不論是壓軸國際高校,還是出爐一些傳統紙媒這些。很多榜單的實的世界數據其實部分源頭都是來自這個榜單。
為什么說這個榜單,屬于最真實也最平衡了?排名E排有下面原因。
No.1 THE世界大學排名和QS排名的核心邏輯和賣點差別!
如果你深入了解這兩個排行榜的數據和指標,你會發現,這兩個榜單的十大外圍足球平臺app核心邏輯和賣點是完全不一樣的。qs屬于那種比較瘋魔一點的,劍走偏鋒。而THE這種屬于均衡發展的,有點討好型人格一樣的,喜歡雨露均沾。
比如QS排名,很多數據其實不詳的,指標也可以重塑,學校充值就可以得到QS團隊所謂“顧問”的指導,排名高度可以手搓。畢竟很多數據講雇主這種,但這種統計又不能直接量化。尤其是非本土的學生,壓根統計不到。無論本科還是碩士,其實都是的。所以榜單方面,其實有待完善。當然,qs的優勢是,更強調聲譽和品牌價值。很多學生對這個榜單有好感,除了流量大之外,其實更偏的是qs的榜單能給學生一種更直觀的名校既視感。
而THE這個榜單了,它就更純粹一些,這個榜單在試圖兼顧教學,研究,產業合作和國際化等多個方面。榜單相對來說會看重大學教的好不好,能不能和產業對接,在國際舞臺上的權重是怎樣。比軟科這種更側重你純學術,發了多少論文這種還有進一步區別。你以為這就完了,這個榜單還會將國際學生比例啊,國際教職員工比例啊,國際合作比例等等都納入進去。榜單每年都會不斷優化和調整,會吸納市面上的一些批評和意見。
其實從歷史源頭上來說,THE和QS的時間線是一致的,甚至THE因為有本科的本土榜單,反而歷史更久點,目前都21個年頭起步了。THE和教育咨詢公司QS其實2004年還有過首次合作,推出過一版THE–QS世界大學排名,但雙方因為數據來源上產生分歧了,后面在2010年才結束合作。然后就是QS戶口本單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統治之路了。
市場還是對這種偏執的榜單更鐘情一點,因為qs太懂亞太學生的喜好了。里面有太多利益關聯了。畢竟你申的學校里面,很多排名都靠前,這就很爽啊。英國,澳洲,港新都是留學熱門領域,你排名蹭蹭的上漲,把北美和歐陸的學校擠兌掉,你是不是利益就最大化了?這也符合QS的盈利模式,而THE不需要靠海外市場盈利,人家需要的是本土訂閱。
No.2 英國本土的學校也只有11個在前百!
作為英國自己的榜單,其實解釋權一般來說歸英國所有。榜單不要臉面一些的話,可以把更多的名校配額放到英國本土學校里面。
但THE沒有,今年THE2026世界大學排名,英國這邊能入圍前百的只有11所。很多學校都不在范圍內。
前百陣容如下:
No.1 Oxford
No.3 Cambridge
No.8 帝國理工IC
No.22 UCL
No.29 愛丁堡Edinburgh
No.38 國王學院KCL
No.52 倫敦政經LSE
No.56 曼大Manchester
No.80 布里斯托Bristol
No.84 格拉斯哥Glasgow
No.98 伯明翰Birmingham
這種榜單的話,像華威這種也進不來,也只能在120以后的排位上。其他像利茲啊,南安啊,謝大啊,諾丁漢啊,圣安啊,杜倫啊,這種都是進不來的。
如果從這個榜單來說,是不是可以看到伯明翰的含金量了?這個學校畢竟是紅磚學校里面比較靠前的,也是第四梯隊的帶頭大哥學校。人家有東西的,你還擔心它掉出qs前百?真沒那個必要,伯明翰穩的很。
英國高校這邊能站穩前50位置的,可以橫推任何大學榜單的,其實就是有數的那幾個。差不多就是G5+kcl和愛丁堡。曼大有的時候也不占優勢,lse也是,lse經常也在50以后挨毒打。
再有就是,這種榜單不太會出現一些亂入情節,比如ic動不動周期性調整進入top2這種。或者南安這種能甩開膀子一下往上跳個20多名次這種。不太會有這種情況,比較理性,針對港新的學校也一樣,你看港大都虛高成啥樣了。按qs的邏輯都要登頂世界前10了。港大的確可以,但不至于這么猛。
澳洲的學校也一樣,在這個榜單里面,澳洲最頂的墨爾本這種,也就37左右的排名。而且前50也只有墨爾本這一個,悉尼或者莫納什這種你也只能在50以后的位置。 至于UTS這種,前百是不可能進的,鬧著玩了。不得不說,澳洲的學校能這么火爆,還是qs把澳洲大學的排名養得太肥了。
總了個結:怎么說了,還是那句話,榜單這個東西,不能單一的去看。要多維的去參考,哪個對你有利,你就去看哪一個。這個沒毛病。
當然,我們也不能被榜單給蒙蔽,畢竟不同的世界大學榜單,也是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比如qs是從雇主的角度。軟科這種是從硬學術實力的角度。而THE這種主要是從均衡的角度。美國榜單有很多細分數據是不一樣的。你可以靈活利用榜單給自己學校借勢。
比如你申英國和土澳的學校,你就看qs是對的,畢竟你們一拍即合。但如果你申歐陸的,你看THE其實會更好點。世界大學排名,只能給你一個整體的假象,就這個學校差不多是什么聲譽。但如果你是如入讀本科的,這種排名其實都沒那么重要,你其實更應該看重學校教學能力,專業師資,以及課程本身。畢竟這些東西會對接到后面很多資源。尤其是很多要讀博的學生,好的學校,你只要成績到位,人家導師可能直接邀請你直博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