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師生關系,北京十一學校老師的7個實用建議
更多的相處、溝通、師生實用了解和陪伴是關系亞搏體彩app培養深厚師生感情的重要途徑。
來源 | 《職初教師20個怎么辦》源創圖書
作者 | 趙繼紅
北京十一學校特級教師
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北京課程體驗和學業成績。學生對老師的學校積極情感遷移到學習上來,會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建議學習動機,享受學習的拉近老師樂趣,獲得成功、師生實用自信、關系愉悅的北京情緒體驗。
良好的學校師生關系還是學生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榜樣,對學生性格、建議品質的拉近老師培養和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它還會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師生實用發揮和教育目的的順利達成。和學生關系疏遠,關系會影響教學質量,錯失許多教育契機。
如何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呢?我們有七條建議。
01
找到共同話題,培養共同興趣
如果有學生對你的課程沒有熱情,不想參與,也不愛與你接觸和交流,那么你千萬別心急。
這個時候,你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解決,避免與學生產生正面沖突,你需要先在情感上與學生產生共鳴。
你可以仔細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留意能讓他興奮起來的亞搏體彩app話題,發現能讓他有成就感的事情,以這些為契機去創造與他接觸和交流的機會,打開你們情感交流的通道,進而產生情感上的連接。
當學生在情感上接受你的時候,你再慢慢地去引導他,就能避免因學生不良的學業表現而造成的師生關系緊張和沖突,增進師生間的感情。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愛麗老師是如何引導不太喜歡生物的學生轉變學習態度的。
王愛麗老師是一名生物學博士,她的學科功能教室和傳統的生物教室不太一樣,這間生物教室更像一個博物館。教室里擺放著各種花草,養著“千奇百怪”的小動物。
王愛麗老師發現,自己班上的有些學生并不太喜歡生物,但他們卻主動認領了養護植物和動物的任務,他們特別喜歡照顧教室里面的花草,喂養小動物。
王老師敏銳地發現了學生的這個愛好后,便趁學生每次來看望花草、喂養動物的時間,和學生討論植物的生長規律、動物的生活習性等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越來越喜歡來到學科教室和她探討問題。
當學生和她的感情越來越好的時候,王老師才慢慢告訴學生應該如何正確地去學習生物,這時學生就不再反感了。
02
向學生示弱
作為教師的我們,很多時候習慣做專業上的權威,習慣去引導學生成長,為學生的行為制定規范,一味處于主導學生的強勢地位。可老師的“強大”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弱小”,挫傷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們有時候需要摘掉教師角色帶給我們的光環,放下自己的優越感和身段,向學生示弱,甚至佯裝比學生無知。
當你示弱的時候,學生更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培養學生勇于挑戰權威、敢于質疑和批判的精神。
當你創造了一種愉悅、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時,就更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放低自己的姿態,可以縮短與學生的距離,更容易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讓學生越來越親近你。
李亮老師是一位懂得示弱的教師。他是十一學校的歷史高級教師,上課風趣睿智,深受學生歡迎。學生親切地稱呼他為“亮哥”。
在李老師的歷史課上,在做材料論述題時,學生會有很多答題思路。讓學生從錯綜復雜的答題思路中找出正確的思路,這是重要的答題策略。
李老師雖然對正確的答題思路了然于胸,但還是把自己當成“學生”,通過具體的學習實踐展示自己的學習路徑,讓學生為自己這個“一無所知”的老師支招,讓學生自己甄別出正確的答題思路。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記憶也更加深刻,并且越來越愿意與李老師交流和接觸,因為學生總是渴望體驗到比老師“強”帶來的自豪感。
03
與學生談心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希望自己在老師心中很重要。初職教師可以嘗試和學生敞開心扉,在合適的時機和他一對一聊天、談心。
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真心為他著想,他就會對你心存感激,也就更愿意在學習上給予積極的回應。讓我們來看看孫龍老師是怎么做的。
孫龍老師是十一學校一名優秀的化學老師、化學競賽教練,同時也是學生的導師。學生A對自己的數學水平過于自信,認為自己的數學達到了可以自學、自研的程度,所以不太愿意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題和改錯任務,認為這些作業對他來說都太“小兒科”了。
發現學生的問題后,孫老師多次尋找合適的時機與學生單獨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他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并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學習和成長經歷,孫老師指導學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和學生進行友好、真誠的溝通,終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需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也讓他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尊重和愛。
04
多渠道與學生產生連接
更多時間的相處、溝通、了解和陪伴是培養深厚師生感情的重要途徑。課堂上的相處總是短暫的,學生和老師都無法在課堂上看到生活中更完整、更鮮活的對方。
想要更了解學生,并讓學生更了解你,我們就需要付出更多時間。而在網絡發達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與學生不斷產生連接,搶到增進情感的先機。
1. 用好微信朋友圈
新老師可以和學生互加微信,經常看看學生的朋友圈,主動為學生點贊、留言,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特別受到老師的關注。
堅持下來,學生也會禮尚往來,關注你的動態,這樣可以使師生彼此更加了解。老師在朋友圈中可以多發和學生在一起的趣事、感悟,以表明自己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心中非常重要。
2. 建微信群
可以建立班級微信群。不要只在微信群里發課程通知和作業,否則容易讓學生反感。老師可以在微信群里發一些課程的前沿動態、最新成果、趣聞等,以引導學生去討論和交流。
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發起搶紅包活動,活躍群里的氣氛;在與學生對話時還可以發一些有趣的動態表情。這些都可以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愿意主動去親近你。
3. 建微信公眾號
你可以為你的班級建立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一條圖文并茂的高質量信息。剛開始,公眾號可以自己打理,后期應鼓勵學生輪流負責,為他們搭建一個展示平臺。
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經常關注你發的信息,你和學生之間就會有更多交流的話題,你的教育、你跟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自然而然地就會發生。
05
制造與學生“邂逅”的機會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課堂上并不能展示他的全部。初職教師可以多和學生的導師、任課老師交流,多渠道了解學生。
你還可以關注學校里張貼的各種海報,如果你的學生被表彰了,一定要抓住機會當面告訴他:“我看到你被表彰了,你真棒!”如果有學生的演出,要告訴學生:“老師很期待你的演出,一定會去給你捧場。”看完表演后,還可當著全班的面表揚他,以增進他的自信,讓他感覺到很有面子,讓他知道原來老師時時刻刻都在留意他、關心他。
這會讓他更愿意與你分享他在學校中的見聞,分享他成長的喜悅和煩惱。
鮑曉梅老師在學校的電梯里曾留意到一張海報,海報上有樂團表演的預告,其中有她俄語班的一名學生,這名學生將在樂團表演中吹奏大號。
看到海報后,鮑老師夸贊了學生的多才多藝,并答應他一定會去看他的演出,還跟他說:“語言和音樂是相通的,懂音樂的人更懂得節奏和韻律,這和我們語言中的語音和語調有異曲同工之妙。你音樂天賦好,俄語一定可以學好!”
經過這次事件后,這名學生變得更加自信了,還經常邀請鮑老師去觀看他的演出,也更愿意聊他最近的生活和學習狀態了。
06
制造意外驚喜和感動
除了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外,還要在學生的生活中滲透我們對他們的關心,以喚醒他們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才能讓他們喜歡和你交往。
逢年過節時,老師可以放低姿態,主動祝福學生節日快樂;天氣變化時,可以提醒學生注意添加衣服;他們過生日時,可以給他們制造一個小的驚喜;每個學期結束時,可以制作一個圖文并茂的班級電子相冊給他們作為紀念,或者給班里的每一名學生寫一段話等。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學生會感受到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地位,從而在情感上接受你。
當學生遇到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時,老師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學生從痛苦中走出來,無疑是雪中送炭,這樣學生會更加尊重你、信任你。比如:學生因為生病耽誤了學習,如果你主動幫助他補上落下的課,學生就會對你心存感激。
07
用好過程性評價
十一學校對學生的評估系統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組成。過程性評價用來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老師需要在學校的選課平臺上及時記錄學生在每節課上的課堂表現。
過程性評價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好機會,每一次過程性評價都是你與學生的一次單獨對話,用好過程性評價就能增進師生的感情。
做過程性評價時,一定要針對學生近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給予個性化的表述,表揚和批評都需要具體。進行過程性評價要及時,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在時刻關注著他們,老師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會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也會影響學生對你的評價。
下面是一些我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
小涵今天表現很棒,要繼續保持哦!
小荻注意力要集中哦,不要和幾個男生打鬧,不注意聽講哦。
你今天表現非常棒,老師很開心!表現很棒,學習習慣好!
本節課你表現很贊,就是要這樣勇敢發言哦!
學得挺好的,在課堂上能否稍微控制下音量啊?
圣陽要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哦,不要偷懶哦!
積極參與對話,就是要這樣勇敢張口說,好樣的!
學得很快,發音也很好,很有潛力,繼續加油!
雖然坐在后排,但是非常認真!
今天你回答問題非常積極,能夠發現問題問老師,這很好……
給每個學生的評價都應該不同。在一次教育、教學診斷中,很多學生給我留言時都說:“老師每次都特別認真地給我做評價、寫評語!”老師的行為其實學生都能察覺到。
歡迎訂閱
《中國教師報》
方式一: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1-192
方式二:掃描二維碼一鍵訂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職初教師20個怎么辦》源創圖書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